近期,一幅画面在华东某港口曝光,引人侧目。十三艘各式登陆舰艇并列停泊,总排水量赫然超过十五万吨,犹如一座座移动的钢铁堡垒群。
这无疑向外界展示了解放军两栖力量的惊人规模。它传递出一种直观的“数量”优势,让人感受到压倒性的力量。
然而,仅仅从吨位和数量来解读,可能错失了真正的战略信息。解放军两栖作战能力的发展,其核心并非止步于此。
真正的战略变革,往往深藏不露,体现在更精妙的部署与战术考量之中。
近日,南部战区海军一次看似常规的编队训练,反而揭示了未来可能的“质量”飞跃。这其中,蕴含着足以颠覆传统防御体系的全新战法。
它意味着,解放军已经掌握了开启台海防御新局面的“钥匙”。这把钥匙,不仅是装备升级的具现,更是战术思维根本性转型的体现。
旧剧本里的难题
长久以来,无论外界还是台军自身,对潜在的跨海登陆作战,认知都集中于一道显而易见的天险:台湾海峡。
台军的防卫重心因此高度集中在面向海峡的西海岸。根据公开资料,台军超过八成的兵力,都长期部署于此区域。
他们将台湾海峡视为主要的交战区域,构建的防御体系,也正是围绕如何阻击解放军从西岸的正面强攻而设计。
过去,解放军应对这一挑战,主要依赖一种“数量型”的平面登陆模式。这包括072、073型坦克登陆舰等传统舰艇。
此外,“野牛”级气垫登陆艇也曾是这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甚至,民用滚装船队也被纳入考量。
其意图是,通过“千军万马渡海峡”的态势,形成压倒性兵力优势,强行突破西岸防线。
这个剧本,预设了双方在一条明确战线上进行正面交锋。在这样的设定下,攻守双方都围绕海峡正面进行力量部署和战术博弈。
然而,如果解放军选择不再拘泥于正面强攻呢?如果不再遵循台军预设的战场规则,这又会给传统的防御构想带来怎样的冲击?
棋盘上的新子
近期,一个关键性节点悄然浮现: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正式宣布,第四艘075型两栖攻击舰“湖北舰”(舷号34)已完成服役,正式入列。
这一消息本身就引起了广泛关注,但其战略意义远不止一艘新舰艇的简单加入。
更引人深思的是,“湖北舰”在服役后迅速行动,与“海南舰”(另一艘075型两栖攻击舰)以及四艘071型综合登陆舰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编队。
这支编队随即在南海海域进行了联合训练。此举明确了南部战区海军已具备组建“2+4”两栖投送编队的能力。
所谓“2+4”,是指两艘075型两栖攻击舰,搭配四艘071型综合登陆舰。这种编队组合,拥有强大的立体投送能力。
详细来看,每艘075型舰可搭载约1000名陆战队员,并能容纳至少30架各型直升机,同时携带两艘726型气垫登陆艇。
而四艘071型舰,每艘则可运送约800名陆战队员,配备六架直升机,并最多能携带四艘726型气垫登陆艇。
这些舰艇能够在大洋深处,独立执行“超越地平线”的立体登陆任务,避免传统的滩头强攻。
综合计算,一个完整的“2+4”编队,其总投送能力令人惊叹:可一次性运送近6000名兵力。这大致相当于一个合成旅的建制规模。
同时,这支编队还能投送多达54架直升机和20艘726型气垫登陆艇。这样的规模和投送能力,使其具备独立执行高强度登陆任务的实力。
最重要的是,随着“湖北舰”的到位,南部战区海军现在成功复制了此前仅由东部战区海军独有的“2+4”能力。
东部战区海军早已拥有“广西舰”和“安徽舰”两艘075,以及四艘071。这意味着,解放军目前已在台岛的南北两端,各部署了一支同等规模且能力强大的立体登陆特遣队。
后门的奇袭
这两支“2+4”编队的出现,其战略目标指向何处?答案直指台军防御体系中最薄弱,同时也是其视为“战略后方”的区域:台岛东海岸。
长期以来,台军将东海岸视为战时的“避难所”。他们设想将诸如花莲佳山基地这类深藏山体内的加固工事,作为保存实力的“反攻基地”。
并在此地等待可能的外部援兵。因此,其工事设计主要侧重于防范来自空中的打击,例如导弹袭击或空袭。
然而,对于来自海上的大规模立体登陆,台军东海岸的防御准备显得明显不足。这里兵力部署稀疏,工事密度远不如西海岸。
这正是解放军新战略的切入点。利用东海岸的薄弱环节,实施“南北对进”的立体登陆。
新战法的构想清晰而致命:东部战区的“2+4”编队,可从台岛北面发起攻势,直取宜兰、花莲等东海岸要点。
而南部战区的“2+4”编队,则可从南面北上,瞄准台东、恒春等区域实施登陆。形成对台岛的钳形攻势。
这种“南北对进”的立体登陆模式,将直接瘫痪台军的后方基地。这将彻底掐灭其“固守待援”的幻想,使其战时失去战略纵深。
更具颠覆性的是,一旦东海岸被突破,解放军将能对台军长期部署在西海岸的主力部队形成“两面夹击”之势。
这将彻底打乱台军的整体防御战略部署,使其顾此失彼,进退维谷。原本的单线对峙,将变为四面受敌的窘境。
即便台军近年已在台东、花莲等地部署了少量“雄风-3”反舰导弹,面对伴随航母编队掩护下的饱和立体攻击,其作用也将微乎其微。这种不对称的立体投送能力,使得传统防御手段显得杯水车薪。
智慧超越钢铁
回到最初港口里那十五万吨的钢铁集结,它固然震撼人心,但解放军两栖力量的真正强大之处,并不在于单纯的舰艇数量或总吨位。
其核心力量,在于如何巧妙运用这些装备,实现战略上的奇袭。这是一种超出传统认知的战争艺术。
075型两栖攻击舰和071型综合登陆舰这类远洋两栖舰艇,它们真正的舞台并非狭窄的台湾海峡。
广阔的西太平洋,才是它们能够充分发挥“超越地平线”立体投送能力的广阔场所。这些舰艇的设计,原本就为远洋投送而生。
“湖北舰”的服役,并非仅仅是海军舰艇序列的简单扩充。它标志着解放军的两栖作战思维,已从“如何强渡海峡”的战术层面,上升到“如何从全局瘫痪对手”的战略层面。
这是一种从追求“数量优势”到运用“质量优势”创造不对称战局的深刻转变。它预示着未来战争艺术,不再是简单地堆砌兵力,而是更强调精准打击要害。
展望未来,传说中排水量高达五万吨,可能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076型两栖攻击舰,已在规划或建造之中。
它的加入,将进一步强化无人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操作能力,有望改变两栖作战的概念。这种追求更高维度、更复杂作战能力的趋势,预示着解放军两栖作战力量将持续升级,以应对更广阔的战略需求。
汇盈策略-汇盈策略官网-杭州配资门户-炒股配资选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